如果不是這個標題
你可能想不到圖中的白色集裝箱
——就是傳說中的方艙
整齊、肅然、灰白——這是方艙的大致模樣
三餐、整理、輔導、開會——這是過去兩個月一整天不上班還挺忙的上海朋友
世博方艙休艙,浦東金海園方艙關艙……上海新增的數據,從4月13日的最高點“2573+25173”變成了“48+290”。數字一天天變少,可白天還是那么長,只有開團的一瞬那么短。說回數字,盡管數字在這場疫情面前顯得無力,但我們的努力擲地有聲。
上海最大的方艙醫院
關鍵詞:25臺*4個人*31小時
指針撥回一個多月前。
4月9日上午,時值上海封控,當崔工在家上網課的時候(嗯,上海小寧要上網課,大人也要!上產品培訓課?),接到一通電話,電話的那頭要求提供若干UPS產品,用于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方艙醫院。
這里被定義為上海最大的方艙醫院,“時間緊、任務重”,國展中心要在幾天內提供5萬張床位,與其說是在跟時間賽跑,不如說是在跟時間打架。
崔工說:“當時有三萬人在國展中心建方艙,不知道這30000里面有沒有把我算進去。”
起初,崔工完全沒料到要進艙安裝,一來這款產品的安裝相對簡單,再者合作方中建的技術人員對電力設備安裝游刃有余,三來近期給上海其他方艙的供貨也不需要現場安裝。但這次工程體量之大,交付意義之重由不得崔工一絲猶豫。
從庫房拉上設備后,貨車一路暢通,路上見到的車是個位數,緊接著排隊,卸貨。
崔工的3位同事也已經早早辦好了通行證,等待小區門口接送車的出現。
31個小時,25臺機器依次落地,它們分別裝在國展中心5號館和6號館的25個急救室里。在塑膠地板上,在強光照射下,安裝,通電,測試……透著還沒撕掉的保護膜,顯示屏上顯示了一串串的狀態正常,意味著四個小伙的任務完成了。
如果你看過《長津湖》,為冰天雪地下衣衫襤褸的兄弟動容,就能明白“任務”二字的重量。
我們四個人干了兩天一夜。”崔工說,“就連年輕時候玩游戲都沒通宵這么久,看看兄弟單位,他們很多都是從濟南、濰坊連夜趕到上海來,在我們進場前,他們已經四天四夜沒好好合眼了。”
隨著方艙的關停,這些接受過方艙洗禮的科華UPS,使命將暫告一個段落,乖巧地回到它的紙箱,稍作停留,去往下一場奔赴。
草原上的移動方艙
關鍵詞:1臺* 230公里*1個人
相比于上海的數據,甘肅的數字小到可以忽略不計。抗疫、核酸檢測必須嚴陣以待。甘肅城區有定點機構,而草原上牧民的核酸檢測成了個難題。
甘南藏族自治州距離甘肅省會蘭州近200多公里。盡管很多人還不知道甘南,但它列榜中國“五大牧區”,連接了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,你腦中的套馬,賽馬,牧馬場景都能在甘南上演。
同樣是一通電話,讓盛工只身從蘭州驅車到了甘南州。車的后備箱里,裝著一臺帶鉤的科華YTR3320。(嗯,YTR3320-J,我們行話就是叫它帶鉤的~考考你,它為什么帶鉤?)
它為甘南州人民醫院移動PCR方艙實驗室而來。
安裝中
據報道,方艙實驗室由試劑準備區、標本制備區、擴增分析區以及洗消間和設備間組成。在方艙內,檢測人員可完成標本接收、信息錄入、核酸提取、核酸擴增等工作,3小時便可出檢驗結果。
移動方艙大大縮短了檢測時間,提升了檢測與診斷能力。移動方艙所到之處,披綠了牧民的健康碼,讓藏民們在放牛之外多了一個放心。
這臺機架式的UPS,體積小,工程師在方艙實驗室內將線材施工完畢,盛工就很快把機器裝好了。
千里之行,只為一小時的安裝,再遠的路,我們也能抵達。
白云下的甘肅移動方艙